《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历史观》在京发布
嘉宾合影。本网记者吴文康/摄
8月22日,《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历史观》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赵奇出席发布会并讲话。
赵奇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植根于中华沃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文化紧密相连,将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中华文明史的经验教训贯穿到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思考当中。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历史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对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发展道路的深刻思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学习好、把握好、阐述好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历史观,对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四个自信”,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在致辞中说,《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历史观》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历史观的基本内容,归纳其理论特色,探讨其内在脉络,总结其核心要义,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认识习近平总书记的历史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历史观的丰厚滋养,近现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道路是习近平治国理政历史观产生的重要基础,党史、国史与改革开放的历史是习近平治国理政历史观产生的当代源泉。深入学习、掌握和运用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历史观,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国历史优秀文化和智慧,坚定“四个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表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科学的内在逻辑、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充满着历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精神,是建立在科学历史观基础之上的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学习、历史思维、历史借鉴已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基础,形成了他富有特色的历史观。《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历史观》一书用了30多万字的篇幅,根据丰富翔实的材料,较为全面地研究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历史观。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创新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华大地,是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传承与发展。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历史观的核心要义所在。
中共中央党校一级教授韩庆祥认为,《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历史观》全面、系统、准确梳理了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历史观,抓住了“历史观”“习近平治国理政”“中国道路”这三个核心要素,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政治价值、实践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具有高度的哲学思维,注重历史逻辑,其核心是道路。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中国道路与中国历史彼此关照,要理解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离不开中国道路;要理解和把握中国道路的精髓,离不开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李红岩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的重要论述内容丰富,需要进行深入学习和阐释。其中,有两个命题格外重要。一是历史理论命题,叫做“历史决定了我们”。它启发我们思考中国历史的性质、动力、规律性、阶段性及结构特点、文明始点与基因等,思考我们的历史与别人的历史的区别是什么,因此,要开展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中国历史道路研究、中华文明史研究、中外文明比较研究等。二是史学理论命题,叫做“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它启发我们思考应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学好这部教科书、以什么样的历史观为指导才能科学认识这部教科书、怎样做才能继续撰写好这部教科书,因此,要开展中国通史、断代史、专门史、区域史等理论研究。总之,应从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两个方面去深化、细化对总书记重要论述的理解,并最终体现在学术成果上。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王杰认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中国历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我们学习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有不同的维度,历史维度、中国传统文化维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历史观》发布会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办,是第26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系列活动之一。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官网
责任编辑:陈宣宇 排版编辑:陈宣宇